近日,由中國通信企業協會主辦、中國通信企業協會云數據專業委員會承辦的DCIC2021中國數據中心產業發展大會在京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電信運營商、IDC企業、云服務公司及數據中心產業鏈的企業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數字經濟時代數據中心行業的新格局、新機遇和新未來。世紀互聯新基建工程(集團)有限公司CEO王世琪,世紀互聯數據中心規劃與能源專家李勇受邀參會。
目前,我國經濟正處于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以數據中心、人工智能、5G基站和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正處于新的騰飛期。2020年底,國家發改委出臺《關于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創新大數據中心體系構建,根據能源結構、產業布局、市場發展、氣候環境等,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重點區域,以及部分能源豐富、氣候適宜的地區布局大數據中心國家樞紐節點;2021年5月,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國家能源局四部門聯合印發《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布局全國的算力網絡樞紐節點,啟動實施“東數細算”工程,構建國家算力網絡體系。
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的協同創新體系建設步伐,對于落實我國數字經濟及數字化轉型發展意義深遠。
在“一體化大數據中心新格局”對話環節,世紀互聯新基建工程(集團)有限公司CEO王世琪指出,隨著社會各界對“新基建”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國家政策對于數據中心的引導也越來越深入,我們要更加全面地認識數據中心面向“雙碳”所產生的作用,特別是數據中心對于整個數字經濟的支撐作用。從另一個角度,我們也要看到數據中心已經從一個小行業發展到一個備受關注的行業,未來的發展不能僅僅依靠數據中心的從業者,還需要從價值鏈的不同維度去考量,我們希望攜手更多的IT廠商、能源企業以及能源規劃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推動行業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世紀互聯新基建工程(集團)有限公司CEO王世琪(中)受邀參加高層對話
近年來,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快速普及與應用,數據總量爆發式增長,數據存儲、計算、傳輸和應用需求大幅提升,我國數據中心產業快速發展,保持平均每年30%左右的增速,與此同時,數據中心產業的能源消耗、綠色低碳等問題不斷引發社會關注。
在下午的數據中心低碳發展論壇對話中,世紀互聯數據中心規劃與能源專家李勇指出,隨著我國云計算的大規模開展,數據中心從原來的百量級機架規模發展到今天的千量級規模,甚至是園區型數據中心的萬量級規模,數據中心的能源問題隨之凸顯。但是,本質上來講,數據中心的耗電量與其支撐的業務之間性價比是非常高的,從數據上來看,數據中心行業僅用全社會百分之幾的能源支撐了全社會百分之幾十的產值。但是,由于其單體能源密度過高,對于當地的電網沖擊較大,使得大家談之而色變。
世紀互聯數據中心規劃與能源專家李勇參加數據中心低碳對話
具體到數據中心的碳減排問題,李勇從當前我國的能源結構問題及IT負荷兩個角度進行了探討。他表示,一方面,我國數據中心的整體布局是在經濟發達地區,其所用的電主要依靠外調,很難控制電源的可再生能源比例,依靠可再生能源實現對數據中心的碳減排,還需要國家政策來逐步完善能源交易的機制;另一方面,當前數據中心行業對于PUE值的追求,更多是集中在減少PUE值小數點后的尾數部分,無論是自然冷卻還是間接蒸發制冷技術的創新,其能夠降低的也只有IT設施之外的能耗,IT設備所需的大頭能耗是減不掉的。那么,面對低碳發展訴求,數據中心行業該怎么做?他進一步表示,數據中心企業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探索,一是通過市場機制采購可再生能源,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二是推動碳捕集碳封存技術加速應用,促進國家碳排放的減少;三是依靠數據中心本身的技術力量,通過AI、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采用提升能源調度及數據中心用電的能效。
會議同期,由中國通信企業協會云數據專業委員會牽頭發起的“數據中心低碳行動計劃”正式啟動,世紀互聯作為國內領先的第三方數據中心服務商之一,受邀加入行動計劃,數據中心規劃與能源專家李勇代表公司受聘“數據中心低碳行動計劃”智庫首批專家。
世紀互聯數據中心規劃與能源專家李勇(左三)獲聘智庫專家
當前,數據中心對于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擎作用日益凸顯,國家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的布局逐步推進。作為一個見證中國IDC行業發展歷程的老兵,世紀互聯敏銳把握行業發展趨勢并搶先布局,截止2021年3月底,世紀互聯在全國20多個城市運營超過50座數據中心,擁有近56000個機柜,覆蓋了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等重點區域,為一體化數據中心格局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面向未來,世紀互聯將持續深耕一體化數據中心的建設與布局,堅持集約化、規模化、綠色化的數據中心發展理念,引領數據中心行業低碳快速發展,助力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的構建,推動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