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由財新傳媒主辦的“亞洲愿景論壇2025:變局時代的亞洲機遇”在新加坡隆重舉辦。世紀互聯集團創始人、董事長陳升作為中國數據中心與數字基礎設施領域的重要代表受邀出席盛會,并在論壇開幕前受到新加坡副總理兼貿工部長顏金勇的接見。在“AI基礎設施與算力生態”主題論壇,陳升與來自清華大學、新加坡工程院、安謀科技、九章云極等機構的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展開深度對話,共同探討亞洲在人工智能浪潮下的發展路徑與戰略機遇。
會見高層 |? 共話數字未來,推動區域合作
論壇開幕前,新加坡副總理兼貿工部長顏金勇會見了陳升等中外企業家代表,雙方就人工智能、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及亞太區域合作等議題進行了交流。陳升介紹了世紀互聯近三十年在中國數字基礎設施領域的深耕成果,并表達了與新加坡及亞洲市場進一步加強合作的意愿。顏金勇肯定了世紀互聯在推動綠色算力和AI原生基礎設施方面的探索,并表示新加坡期待更多科技創新企業在區域數字經濟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新加坡副總理兼貿工部長顏金勇會見陳升等企業家
闡述愿景 |? 倡導AI原生基礎設施,提出亞洲算力新愿景
在“AI基礎設施與算力生態”主題論壇中,陳升首先從歷史演進的角度切入:“作為從1996年撥號上網時代起步的行業老兵,我們見證了從Web Computing到Cloud Computing,再到AI Computing的三代基礎設施演進。”他指出,當前行業對AI基礎設施的認知需要突破傳統框架。AI基礎設施不等同于AI數據中心——數據中心是“Know-How”的工程問題,而AI基礎設施是“Know-Who”的系統命題,需要為人類智慧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構建家園。
“亞洲愿景論壇2025:變局時代的亞洲機遇”專題討論:AI基礎設施與算力生態
這一認知轉變帶來全新的架構要求。陳升闡釋道:“這個智能家園既要支持集中訓練,也要支持分布式推理;既要解決計算問題,也要解決Agent身份認證、永久記憶存儲和新型通信協議等挑戰。最終要實現從數十萬GPU的超級互聯,到數百萬人與Agent的超級互聯。”
世紀互聯集團創始人、董事長陳升在“亞洲愿景論壇2025:變局時代的亞洲機遇”專題論壇上發言
基于這一框架,陳升提出了亞洲AI發展的差異化路徑:
第一,算力架構需要多元化發展。陳升強調:“亞洲不應簡單復制美國模式。我們擁有全球最多的人口和最快的數字化進程,這為邊緣計算和分布式架構提供了獨特優勢。”行業不僅需要推進芯片和機器學習模型的創新,更應重視推理側需求增長和邊緣計算節點的部署。他特別指出,從訓練到推理的轉變是亞洲的重要機遇,需要構建更加分布式、貼近應用場景的算力架構。
第二,能源系統需要AI原生重構。陳升用詳實的數據說明,AI驅動電力需求呈指數級增長:過去傳統數據中心的單機柜能耗約為4kW,到云時代為8kW,而現在起步就是20kW,搭載了英偉達AI芯片的智算機柜能耗可達單機柜140kW,甚至600kW,并向兆瓦級邁進。“今天AI時代,每一個用電節點18個月內用電量翻一番是普遍現象。”他提出,亞洲國家應推進以固態變壓器(SST)和功率半導體為核心的新型電網建設,實現能源系統的“摩爾定律化”,未雨綢繆才能捕捉AI工業化落地之后的機遇。
第三,需要建立跨區域協同與主權兼容的新機制。陳升倡議構建“一個亞洲一臺計算機”的愿景——在尊重數字主權的前提下,實現跨地域算力共享與生態協作,支持多樣文明和年輕人口結構下的AI原生發展。
這一系列思考不僅展現了世紀互聯的技術積累,更體現了中國科技企業參與全球數字治理的智慧,為亞洲AI發展貢獻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專家共鳴 |? 亞洲需要走自己的AI發展道路
多位與會專家見解與陳升觀點不謀而合,共同勾勒出亞洲AI發展的獨特路徑。
清華大學教授、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魏少軍強調,AI基礎設施是主權的一部分,對社會的深層影響更甚于水、電、氣等傳統基礎設施。他進一步指出,亞洲區域各國都應該探索獨立的技術路線,而不是一味跟隨美國。亞洲有亞洲人的傳統文化,而GPU的技術路線是在美國文化中打磨出來的,目前跟隨美國GPU的技術路線急需改變。“我們今天的所有大模型都綁定GPU技術路線,這對亞洲來說是致命問題,在中國或亞洲地區需要有新的計算架構出現,”他說。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南洋理工大學校長講席教授文勇剛則指出,亞太區域內的數據中心約占全球市場的四分之一,而在算力需求側則正在從訓練向推理轉變,亞洲的AI基礎設施建設應抓住推理需求增長的機會。而在具體發展路徑上,文勇剛認為軟件、芯片架構、材料及生產工藝這三個維度中軟件最為重要,他稱軟件還有13個數量級的提升空間,而芯片架構約有6個數量級的提升空間,材料及生產工藝有5個數量級的提升空間。
安謀科技(Arm China)首席執行官陳鋒認為,亞洲各國應該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建設AI基礎設施,而不是盲目跟隨美國擴大規模。他指出,AI芯片在能效等方面仍在不斷迭代,而AI算力固定資本開支巨大、折舊較高,各國應量力而行。北京九章云極科技有限公司國際業務負責人徐江則認為,美國的芯片領先,而歐洲更注重AI發展相關法律建設,而亞洲應該在AI基礎軟件方面發力。
此次論壇上,陳升及各位嘉賓的觀點為亞洲 AI 基礎設施與算力生態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世紀互聯也將在未來繼續發揮自身優勢,為亞洲的數字經濟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