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CDCC舉辦的2022中國國際數據中心產業展覽會暨第三屆數據中心綠色能源大會在南京舉辦,世紀互聯集團輪值CEO王世琪受邀參會,與行業專家、產業伙伴分享了在“雙碳數據中心創新與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探索,并作為重要嘉賓,參與《零碳數據中心評價標準》啟動儀式。
世紀互聯集團輪值CEO王世琪(右一)受邀啟動《零碳數據中心評價標準》
《零碳數據中心評價標準》是“零碳中國”標準體系中針對數據中心的具體評價標準,將成為數據中心碳中和評價的重要依據。世紀互聯作為首批參編單位,將充分發揮行業龍頭作用,把自身的綠色低碳建設與運營經驗融入標準,與阿里云、騰訊、華為、京東科技、三峽科技、國網福建等頭部企業共同賦能行業“零碳”發展。
工信部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21我國數字經濟規模超過45萬億,占GDP總量的39.8%,數據中心作為重要“算力底座”支撐,賦能作用日漸凸顯;與此同時,2021年我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520萬標準機架,平均上架率超過55%。業內相關專家依此推算,IT負載為7150MW,數據中心的年用電量達到940億度。如何在算力需求逐步攀升的趨勢下兼顧“雙碳”目標,是數據中心行業需要思考的重要方向。
世紀互聯集團輪值CEO王世琪發表主題演講
在題為“雙碳數據中心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的主旨演講中,王世琪指出,數字經濟與“雙碳”目標協同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比如,作為數據中心能耗的重要源頭,IT設備占數據中心總用電量的60~80%,降低IT設備能耗對于數據中心“碳中和”非常重要,這其中涉及到芯片技術、CPU架構等,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鏈。
數據中心的“雙碳”發展需要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推進、跨界融合,不僅需要IT技術的低碳創新,還要統籌考慮資源布局、能源發展戰略、節能技術應用等。王世琪表示,作為最早的一批第三方基礎設施服務商,世紀互聯一直在引領行業發展。在資源布局方面,世紀互聯從算力需求、機柜利用率等業務需求,用地指標、能源電力等資源條件,以及政策因素等綜合考量,建立自己的評估模型,統籌資源規劃與布局,東西兼顧發展,推動能源就地消納。隨著太倉、張家口、烏蘭察布等一批基地型項目的落地,世紀互聯已經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和內蒙古等節點構建了一體化的數據中心,未來,世紀互聯還將加大在西部地區布局建設大型與超大型數據中心的比例,預計未來五年在西部地區的數據中心投資增速將是東部的兩倍,這將為數據中心的綠色低碳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世紀互聯高度重視與能源企業的跨界融合,推動能源發展戰略的與時俱進,并在推動源網荷儲一體化、打造能源數字互聯網、持續提升綠電比例等方面開展了系列探索。首先,圍繞數據中心的負荷需求,以新型儲能加分布式光伏等新技術、新模式為支撐,創新電力生產和消費模式,實現源、網、荷、儲的深度協同;其次,通過整合數據中心運行數據、電網數據、電力市場數據等,進行大數據分析、負荷預測、發電預測、打通并優化能源生產和能源消費端的運作效率,達到需求和供應隨時動態調整;再次,世紀互聯積極參與綠電交易,分階段逐步提升綠電(綠證)比例,在綠色能源富集地區,研究通過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就近消納風、光等綠色能源。
此外,世紀互聯積極推動“冷板式液冷+間接蒸發冷空調、智能化運維平臺”等節能與高效運營技術在數據中心的應用,并在“光伏+儲能”、余熱回收、綠電交易等減碳措施方面進行了探索。世紀互聯張家口某數據中心基地通過采用服務器冷板式液冷、間接蒸發冷空調、智能化運維與AI節能、分布式光伏并網發電等一系列先進技術和手段,提升數據中心的能效,降低能耗。針對世紀互聯歷史久遠、部分數據中心設備陳舊、能效不高的特點,積極推動存量數據中心的改造升級,采用蒸發冷氟泵空調等新技術與新設備,大幅降低存量數據中心的能耗。
隨著國家“雙碳”目標的不斷推進,世紀互聯將緊緊把握數字經濟發展的重大機遇和社會經濟“雙碳”發展的重大戰略,以技術創新驅動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助力數字經濟與“雙碳”目標協同實現。